一要深化认识,在强化保障上下功夫。城郊专业菜地建设既事关市民的“菜篮子”,也影响菜农的“钱袋子”,还关联着国务院对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考核。三区一县党政要充分认识本地蔬菜长期存在的供应不足、外来蔬菜大量占领本地市场、菜价波动频繁、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等现状,强化组织领导,落实政策支撑,加强菜地保护,严格目标考核,有力巩固和扩大专业菜地建设成果。
二要细化建设,在增强产能上下功夫。各地要因地制宜完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,主要在嘉陵江沿岸、国道212沿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优势区域,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专业菜地。要坚持“政府推动、业主主体、政策扶持、以奖代补”原则,加大地方财政投入,整合国土、交通、农业、扶贫等项目,加快国土整治和耕地质量提升,完善田间道路和排灌渠系建设,配套育苗场和喷滴灌设施,力促老基地有新提升、新基地有新拓展,大幅增加本地菜实际产能。
三要优化服务,在提升效益上下功夫。各级农牧部门要充实蔬菜专业技术人员,加强农民田间实用技术培训,积极开展“一对一”蹲点服务,切实搞好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引进、示范与推广,围绕市场需求指导业主搞好蔬菜茬口衔接,搭配好名优特品种,创建绿色(有机)蔬菜品牌,主要通过发展错季蔬菜和特色蔬菜提高种菜效益。
四要创新机制,在主体培育上下功夫。各地要整合优势资源,大力扶持各类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发展,引导鼓励本地蔬菜种植能手小规模承包经营;加大蔬菜专业村建设力度,积极探索对蔬菜专业种植户直接补贴试点,提高本地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参与度。大力推广“合作社+基地+种植能手”生产模式,通过工资保底、产量提成、利润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多方共赢。
|